(資料圖)
2023年4月14日,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(簡稱中國綠發會、綠會)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周晉峰應邀在南方科技大學作“科學倫理與技術倫理名家講座”系列之第五講,演講題為《當代生態危機與環境倫理》。此次講座的主持人為南方科技大學人文科學中心田松教授。
文明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,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技術和自然的相對條件。文明二字來源于希臘語,英文是civilization,它最早它和城市(city)有關系,人們在城市中生活的時候,彼此不能像在自然中或者在自己家那樣,開始有鄰里,有規矩了。而這里的規矩就是文明。所以文明的起始點就是人與人生活生產的相處的規矩,就是最早的道德和倫理。
隨著人類文明的進一步發展,光有規矩不行了,還得有合同;后來合同也不夠了,還得有法律,有警察。就這樣,人類文明被不斷地豐富和發展。那么現代文明還包括什么?它包括政治、法律、科學、技術等等,是一個時代人類賴以生存的一切的總和。
倫理在文明的進程之中一直在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,直至今天。那么倫理是如何變遷的?它又為何要變?為什么抓鳥這事以前可以,現在緣何不可以了。我們的祖先,在以前誰抓鳥多,誰打了老虎,誰就是英雄。人類的起源靠農耕和漁獵,那時誰獵殺的動物多,誰是英雄。可是到今天,獵殺野生動物會被判刑。為什么會有此變化呢?
人類的生存,這就是自然法則。為了整個人類的生存,我們不斷地調整文明,而文明中的倫理也在不斷地調整。我們做所有的事情要符合自己倫理,符合社會的倫理,符合世界的倫理。
唯如此,我們做的事情才會越來越被接受,越來越受歡迎。
文明的基礎性的東西是哲學,哲學就是對一個世界總的看法,總的觀點。上個世紀,有一個常見的口號:征服宇宙,改造自然。這是當時文明對世界的看法,我們人類要征服世界,我們人類的幸福和美滿就是要充分地去改造世界。
今天全然不是這樣了。今天對世界的看法是什么?世界觀是什么?哲學的根本的觀點是什么?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,越來越統一的對世界的根本看法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,不是簡單地征服自然,不是要充分地改造它,而是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,這就是今天的新哲學。
世界觀變了,方法論也隨之而變。我們要以不破壞自然為前提,為人類的美好幸福生活去奮斗,這是今天的思想和哲學的要義。我們如果弄清這些,就知道很多工作怎么做是對的,怎么做是錯的。很多事情當時有爭議,但隨著時間的推移,會慢慢清晰起來。(整理/Daisy)
(本文由工作人員根據會議筆記整理而成,未經本人核實,僅供參考。)
關鍵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