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大家預計的一樣,《長空之王》在五一小長假第一天就票房飆升,處于票房榜領先位置,而且優勢很明顯。
《長空之王》有多受歡迎呢?它甚至成了本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閉幕電影。
而在電影節閉幕紅毯上,《長空之王》的導演及主演們,更是齊齊出動,為電影助陣。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這部電影作為一部熱血勵志大片,從劇本創作、拍攝到上映經歷了整整4年時間。
2019年,劉曉世和另一位編劇桂冠合作,開始創作《長空之王》的劇本。
動筆之前,劉曉世去了軍校的飛行學院、一線空軍部隊、空軍試飛局,前后采訪了100多人,包括入校的學員、正式飛行員和科研人員,整理了150萬字的書面內容。
中間最讓劉曉世難忘的,是和殲-20的首飛試飛員李剛的暢談。兩人“關在屋里”聊了三天,讓劉曉世收獲頗豐,獲得了寶貴的一手資料。
喜歡軍事、航空的劉曉世,當初在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讀完研究生后,就入職了中航工業某研究所工作,專拍科研片、戰機試驗素材。
15年來,劉曉世拍攝過很多重點型號戰機,經常和飛機設計師、工程師、試飛員打交道,對試飛員的工作日常了如指掌。他也和很多試飛員,成了至交好友。
劉曉世參與過殲-20戰機的“開鉚儀式”,對它有著深厚的感情。所以電影里,殲-20在地面的部分,都是真機實拍。
《長空之王》講述的是試飛院殲擊機大隊的故事,每個角色都有人物原型。
為了細膩呈現試飛員的精神風貌,在拍攝過程中,劉曉世對演員們要求很“嚴格”,給他們安排了專門的體能訓練。每天主演們下戲后,不管多晚,都要去健身、擼鐵,同時還要去聽航空理論的講座,學習相關知識。可把這群年輕小伙子給折騰壞了。
王一博飾演的男主雷宇,人物原型來自一位畢業于清華大學的試飛員。
這位小伙子本有著安穩的生活,因為聽了一場報告演講,就滿腔熱血地投身到航天事業中,成為了一名試飛員。父母強烈反對,但小伙子鐵了心堅持,父母即便生氣無奈也還是給予支持。
另一位男主角,于適飾演的鄧放,也很有角色光輝。
鄧放成長于軍人世家,爺爺、爸爸都是一線,爸爸更是一名優秀的戰機飛行員,可惜不幸犧牲了。鄧放繼承了軍人的使命感,把父親留給他的飛行徽章項鏈緊緊攥著,義無反顧地沖向藍天追夢。
這種飛行徽章,只獎勵給最優秀的殲擊機飛行員。《長空之王》的這個小細節,讓人動容。
胡軍飾演的大隊長張挺,人物原型來自一位試飛員的戰友,他在一次任務執行中不幸犧牲了。
這位試飛員說,他當時就在塔臺指揮,當無線電里怎么呼叫戰友都沒有應答的時候,他就知道出事了……
電影中,大隊長張挺最后也是犧牲了,連遺骸都沒找到,這出情節讓觀眾們淚流滿面。
《長空之王》著墨最多的試飛員角色,是雷宇和鄧放。電影為兩位年輕試飛員,安排了相互競爭的關系,增強了戲劇沖突。
當中有個讓觀眾感到新鮮的詞,“僚機”。它的本義是編隊飛行中跟隨長機執行任務的飛機。在飛行中要觀察空中情況,保護長機,執行長機的命令。網絡用語中,則有著助攻、輔助的意思。
雷宇和鄧放在一次次并肩作戰爭共同面對重重試飛困難后,心中釋然,從此你我互為僚機,做彼此飛行時最堅定的依靠。
還沒看電影的朋友記得去看哦,它絕對讓你熱血沸騰。
關鍵詞: